洛阳配资 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多地发力做大做强算力产业
本报记者侯捷宁见习记者寇佳丽
3月份以来,北京、上海、南京、青海等多地针对算力开展新一轮布局,借助新的政策举措抢占算力产业新赛道。
例如,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披露,3月27日,南京市举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会上,《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到2025年,全市算力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迭代,对算力的需求快速增长,优质算力资源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地方布局算力产业,加快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形成区域算力产业集群优势,为本地企业、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算力资源,满足算力增长需求,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布局智能算力正当时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加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符合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从多地最新举措看,智能算力是此轮安排的重点内容之一。
比如,在构建算力产业发展生态方面,《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其中,中国(南京)软件谷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软件产业,中国(南京)智谷重点发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软件产业,麒麟科创园重点发展智算产业。
再比如,3月份,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提出,加快推进临港、青浦、松江、金山、张江等重点区域大型智算中心建设。
“ChatGPT和Sora将世界带入人工智能新时代,而我国各地正积极推动与未来产业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期迎头赶上。智能算力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在需求端的良好预期下,多地加码智能算力建设,不仅会使芯片、传输、算法等相关细分领域受益,还能进一步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因地制宜破解发展瓶颈
智能算力使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准确,为庞大数据量的高效挖掘与利用提供强大支撑。在国家顶层设计与各地方政府前瞻布局的背景下,各地持续布局算力这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推动智能算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日,该市已形成1.2万P(算力量化单位,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的算力供给规模,其中通用算力8672P,智能算力3402P,超算算力340P。
与此同时,供需不对等、能源消耗大、应用场景复杂化、数据安全隐患等,也是各地在推进智能算力建设时普遍面临的挑战。
“最大挑战在于智能算力的供需平衡问题。”上海社科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的到来凸显了智能算力的稀缺,地方政府能提供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却不能事事代劳。
李易进一步分析称,要把智能算力供给端丰富、壮大起来,各地应因地制宜,综合考量当地现状,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北京、上海等实力强大的城市,其算力产业链相对完善,按计划稳步推进智能算力建设即可;在南京,一些数据中心并未投入使用,其布局智能算力产业时就不得不考虑现有数据中心的重新激活;类似青海省这样的新能源富饶地区,具备发展智能算力的资源优势,其布局可侧重绿色环保方面。以此为基础,持续扩大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和人才投身算力产业发展。
陈晓华则表示,企业也要积极作为,主动加强算力芯片、系统、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突破算力技术瓶颈;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洛阳配资,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